中文 English Francais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创意活动 >> 浏览文章

走进聂鹏位于聂家庄的工作坊,几十只“泥老虎”整齐排列,大小不一,色彩亮丽。聂鹏拿起其中一只介绍,完成一只这样的“泥老虎”,需要10道工序,上5种颜色,拿起、放下的动作重复78遍。

聂家庄泥塑最早出现于明万历初年,过去农闲时几乎每家都会捏制各种泥玩意儿到周边村落销售。聂鹏深受这一民间艺术的熏陶,爸爸一笔一画、挑灯制作泥塑的场景成为他儿时最动人的回忆。

随着年龄的增长,聂鹏开始认定这是一门“不能丢失的手艺”,他甚至想着有一天自己能把这门古老的民间手艺做大做强。

2010年,聂鹏考入山东艺术学院美术专业。大学生活带给他新鲜感的同时,也让这个初次远离家门的年轻人开始思考什么是自己真正热爱的。隐藏在身体中的基因突然醒来,聂鹏甚至没有犹豫,就选择主动退学,回家捏泥塑——作这个决定时,聂鹏的大学生活才刚刚开始3个月。

这个倔强的年轻人头一个猛子扎进民间艺术的浩瀚大海,实打实地干起来。既然选择了这条路,绝不能半途而废,一定把手艺传承好,用年轻人思维创作出一些新的东西。

作为全村唯一一个把泥塑当作职业的年轻人,聂鹏撸起袖子,全身心投入。平均每天要给四五十个泥塑上色,制作完成十几个“泥老虎”。他乐于和这些泥玩意儿待在一起,分享自己的喜怒哀乐。

从事的尽管是传统手艺,聂鹏并没有因循守旧,古老的泥塑在他手里重焕新貌:将美术颜料替换过去的化工颜料,顺利解决了褪色问题;一改过去的简陋纸箱,专门设计出文化韵味浓厚的包装盒;引入几十种历史人物形象,极大扩展了泥塑的种类。

随着生产规模扩大,聂鹏开始将泥坯等制作工序转让给10位同村村民,让他们在家门口即可赚钱。而此时,聂鹏工作坊的年销售额已达几十万元。

之后聂鹏不定期前往各地参观学习特色泥塑,平日潜心研读各种管理类书籍。聂鹏将在位于高密东北乡的红高粱影视基地开一家体验馆,融现场演示、体验、网络销售于一体,以期实现将古老泥塑由民间艺术变为文化产业的设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