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 English Francais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城市生活 >> 浏览文章

临近国庆节,山东省潍坊市街头巷尾的节日气氛愈发热烈。全市多个文化广场、公共场馆等活动不断,为民众奉献着文化大餐。这些活动有个统一的称呼——潍坊市民文化节。2016年至今,潍坊用近4年的时间,把市民文化节办成了品牌,每年吸引数十万人次参与到群众文化活动中。

 

 

让分散的活动成体系

 

潍坊是山东16个地市中,首个举办市民文化节的。举办的初衷,与当地提升服务效能的部署有直接关系。

 

2015年起,公共文化硬件设施基本完善的潍坊,开始思考如何发挥硬件的作用,提升服务效能。在广泛深入调研的基础上,彼时的潍坊市文广新局发现,全市的群众文化活动存在“一喜一忧”:喜的是自发组织的文艺队伍越来越多,忧的是活动较为分散、内容单一。

 

怎么破题?2016年,酝酿多时的首届潍坊市民文化节启动。潍坊宣传文化部门对文化节的解读是,文化氛围营造的舞台,文艺队伍比拼才艺的舞台,宣传潍坊文明建设成果的舞台。

 

社区合唱、优秀剧目展演、潍水文化遗产体验……在相关部门的主导下,首届潍坊市民文化节发动全市的社会力量,组织了1000多场活动,直接参与人数超10万人次。

 

潍坊市文化和旅游局局长田素英介绍,市民文化节多在夏秋季举办,以公共文化空间为主要阵地。在具体运作中,给民众提供3类体验方式:文化共享,即文艺爱好者聚在一起取长补短,形成城乡互动格局;交流展示,即把民众喜爱的文艺形式,邀请到舞台上展演;市民美育,即进行全民艺术普及,提升民众的审美水平。

 

近4年来,原本分散缺乏组织的文艺活动,在潍坊市民文化节的统筹下,聚合成一个整体。家住潍坊市奎文区的广场舞爱好者吴文佳说,市民文化节期间,政府组织的展演频率增多,她和“舞友”们经常受邀到全市的各个舞台交流。不同的广场舞队伍同台比赛,非常热闹。

 

 

整合的理念贯穿始终

今年7月,第四届潍坊市民文化节启动,将持续至10月底。4个月里,潍坊市民文化节突出“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的主题,引导鼓励社会力量传承红色文化基因,演出、展示与爱国主义相关的节目。

 

潍坊市文化和旅游局党组成员、四级调研员宿立军说,市民文化节之所以能持续近4年,且规模越来越大,在于“整合的理念贯穿始终”。虽然是办节,但政府并不需要大量财政投入,而是与重要的时间节点结合、与社会力量的优势结合。

 

可以说,潍坊市民文化节的筹办期间,相关部门发挥的是“穿针引线”的作用。

 

比如每年为提高影响力和知晓度,潍坊宣传文化部门会在市民文化节启动前,与市里的媒体主动对接,推出新闻专题、专栏,告知民众当年将有哪些重点活动板块。

 

再比如活动场所的设置,会与提升基层文化设施利用率结合起来。乡村、社区可申请成为市民文化节的分会场,由相关部门结合当地的文艺特色,策划举办活动。

 

潍坊市民文化节的整合还体现在队伍的培育上。

 

宿立军介绍,市民文化节经过近4年时间的发展,遴选了一批较为踊跃、水平较高的文艺团体。这些团体如今成了市民文化节的示范力量,潍坊市文化馆对其进行重点打造,包括场地的提供、人员的训练、服装道具的配备等。

 

每年市民文化节落幕后,这些文艺团体还会按照计划深入基层,开展辅导培训,担任“群众文化蒲公英”的角色。

 

 

提升市民文化实践能力

 

持续了近4年,潍坊市民文化节最大的成效是什么?深度参与活动组织的潍坊市文化馆馆长邱兆锋认为,其提升了潍坊民众的文化自信,走出了一条公共文化服务的创新之路。

 

纳入潍坊市民文化节的每一项活动,都会在前期策划时被要求写明“目标群体”。比如,某一家协会申办街舞大赛。文旅部门首先在场地协调、人员组织等方面给予支持,同时也会询问把关:目标受众是哪些人?会不会出现“冷场”的情况?

 

邱兆锋说,潍坊市民文化节的一个特点是低门槛,追求的是广泛的参与性。“以前的经验告诉我们,群众文艺活动如果过分强调专业性,会无形中减少民众的参与热情,也是不科学的模式。”

 

每一届市民文化节,潍坊相关部门会尽可能多地对参与人员、团体进行表彰,给予荣誉称号。这种“用心良苦”的激励举措,取得了预期的效果,愿意到舞台上展示的民众一年多过一年。

 

“既然叫市民文化节,当然要让市民唱主角。”田素英说,作为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重要一环,潍坊市民文化节聚焦民众的需求,近年来创新推出了上百个活动子项目,深受社会各界的认可。

 

田素英表示,潍坊市民文化节下一步的努力方向,是城乡两步走。聚焦不同群体的活动意向,城市里主要是增加展演、培训的场次,扩大覆盖面;乡村里则与乡村振兴结合,发挥文化扶智、扶志的作用,培训基层文艺骨干,打造常年繁荣的乡村文艺舞台。

 

本端融媒体记者 苏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