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 English Francais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传承培训 >> 浏览文章
9月13日,《中国文化报》头版刊文摘要如下:
 
近几年,潍坊秉承非遗重回乡村文化生态的理念,突出整体保护、协同保护、发展保护3个聚焦点,助力乡村振兴实现产业支撑。
 
潍坊将其分为物质和精神两方面:物质上,以打造产业、形成产业链为目标,让乡亲们参与非遗文创项目的生产开发;精神上,发挥非遗戏曲、舞蹈等民俗艺术接地气的优势,着力活跃基层群众文化生活。
    
早在2014年,潍坊就启动了“九千绣花女”培训工程,向农村妇女传授刺绣技艺,为农村闲散劳动力开辟增收门路。
 
增收致富的同时,潍坊推动戏曲、年画、民间舞蹈走进乡村文化广场,搞展览、组队伍、办比赛。
 
 
潍坊市属的齐鲁文化(潍坊)生态保护区,是目前山东首个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区。11年来,该保护区内以非遗为代表的文化资源与百姓生活的关系越来越密切。诸多非遗项目离开展览馆,以崭新的角色融入民众生活。
 
据不完全统计,潍坊目前有传统工艺类企业和家庭作坊约1850个,年产值逾250亿元;在乡村解决5万多人的就业问题,其中妇女近两万人,残疾人千余人,低保困难群众1200多人。
 
   
此外,潍坊还坚决落实非遗保护省、市、县三级管理机制,打造形成了市级有综合展示馆、县级有非遗展示馆、镇(街)有综合性传承中心、社区(村)有非遗传承所的四级文化传承体系。
 
潍坊提出对非遗进行多角度、多层次文创开发,与高校、科研机构合作,聚焦文旅消费市场前沿,提高非遗产品的展销率。
 
   
高密市姜庄和聂家庄分别是扑灰年画和泥叫虎的发源地。当地政府组织非遗传承人与国内艺术院校和当地中小学建立研修研学基地,促进民间艺术创新发展。聂家庄泥塑省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聂臣希,投资30多万元建设了高密民间艺术研修实践基地,与山东大学、天津科技大学等6所院校合作建立了游学课堂。
 

 
潍坊各地还注重发挥“新乡贤”积极性。非遗传承人正以文化带头人的身份加入新时期乡贤队伍,他们的示范带头作用在扶贫脱贫工作中日益凸显。临朐县冶源镇北杨善村剪纸传习所负责人史成友,争取政策投资160万元,建设北杨善剪纸艺术馆。史成友还和村民成立了拥有150位会员的村级剪纸协会,并与邻村赵家楼和马家楼共同打造剪纸年画非遗研学基地,每年接待研学者两万余人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