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城市南湖片区蔡家沟村位于历史文化名山常山东麓,共152户,540口人,耕地面积1100亩。近年来,蔡家沟以乡村振兴战略为指引,深入挖掘自身资源,打造了集产业发展、艺术创作、学术研讨等功能于一体的“一主双核多组织”的乡村振兴新版图,走出了一条“工商资本下乡,文化引领振兴”的特色之路,使昔日沉寂落后的小山村旧貌换新颜,成为“诸城模式”的生动缩影。《蔡家沟,开启一场文旅融合振兴乡村的试验》获第四届山东省文化创新奖,蔡家沟村被确定为国家3A级景区、省乡村振兴示范村、全省旅游重点村,荣获潍坊市“潍美”公共文化空间。
一、抓实组织强领导,乡村更有“标准范儿”
2018年,南湖片区抢抓机遇、先行先试、大胆探索,投资80亿元,把常山周边涵盖20平方公里土地、19个自然村、2万多农民的区域,建设成了包含23个农科文旅项目的常山乡村振兴齐鲁样板示范区。蔡家沟艺术试验场便是片区文化引领奏响乡村振兴“新乐章”、实现“诸城模式”新辉煌、打造常山齐鲁样板示范区的生动缩影。片区以政府为主导,农民为主体,艺术家为客体,依托农田果园、村落风貌、艺术创作,结合常山文化、苏轼文化、农耕文化、民俗文化,发展集采摘、文化、艺术、民俗、体验、餐饮、娱乐等于一体的乡村旅游,用“文化植入乡村旅游”的方式全方位参与乡村开发、建设及新文化形态的构建,建设集乡村文旅开发、艺术创作消费、乡村文化活化传承等多功能、高品质于一体文化+旅游+艺术的乡村旅游目的地,形成以蔡家沟为核心,辐射带动环常山旅游文化资源的独特文化旅游乡建模式,搭建诸城南部山区农民增收致富平台。
一是高位推进抓统筹,全力推进组织机构建设。片区将蔡家沟艺术试验场建设作为常山齐鲁样板示范区提档升级的重要组织部分,主要领导多次亲临一线调度,每年多次组织召开专题会议,听取项目建设规划汇报,对所有入驻项目亲自把关、亲自部署、亲自督促。同时,成立蔡家沟艺术试验场指挥部等服务机构,派驻1名科级干部、1名文化专职管理员常驻蔡家沟村,通过政府、艺术家和农民三方共同参与村庄的改造提升、乡村建设,从而使城里来的艺术家们越来越接地气,农民越来越有艺术范儿、城市范儿,全力打造全国有位、全省一流的文旅农融合助力打造乡村振兴的蔡家沟样板。
二是投入经费抓机制,全力推进文化队伍建设。作为“农文旅产业集群”的重头戏,片区不断健全文化资金投入稳定增长制度,每年投入20万元支持乡村文化事业。目前,村内组建由妇女主任带头的妇女之家舞蹈队、驻村艺术家李飞牵头的农民艺术家合唱团、驻村艺术家王永涛领衔的酷夫子国潮音乐队等多支业余文体团队,不断吸引村民广泛参与,形成人人都是“艺术家”的浓厚文化氛围。通过驻村艺术家“七天教学法”,针对周边村民开展绘画教学,每年培训文艺骨干若干,村民张则英通过半年多的学习,开设了个人绘画工作室,在日常绘画创作过程中帮助艺术家教授其他学员。同时,依托常山乡村振兴大讲堂,借助蔡家沟艺术培训模式,借力李家大村石雕、东山坡餐饮等环常山特色村居打造,同步开展石雕、餐饮等特色培训,培育挖掘乡土文化本土人才,开展文化结对帮扶,引导村民投身乡村文化建设,让艺术家和农民真正融合在一起,一起创作、一起生活,相互学习、相互影响,让村里的原住民和艺术家们这帮新村民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同村人。
三是健全队伍抓带动,全力推进乡风文明建设。以志愿服务为抓手调动各方力量,以资源整合为重点打造工作平台,以群众需求为导向创新方式方法,强化村级文化阵地建设,建设由片区机关干部、社区干部组成的蔡家沟文化志愿队伍,充分利用“我们的节日”、“炫艺龙城”全民综艺大赛、文化志愿服务以及政府购买服务等方式,全面开展一年一村一场戏文化惠民活动,重点推出“一月一次孝亲敬老宴”“饺子宴”“生日宴”等特色品牌活动,先后举办了蔡家沟农民艺术节、社区文化节、常山之春画展等活动,多次开展精神文明主题活动、移风易俗专项行动、文明实践志愿活动等努力提高农村社会文明程度,群众文化满意度普遍提升。
二、抓实基础强规范,乡村更有“城市范儿”
一是健全功能优服务,全力推进基础设施建设。坚持“文明实践、精神加油、人文关怀”的目标定位,进一步整合盘活各类公共服务资源,针对村内房屋错落、空间有限的特点,错位打造文化活动室,建成12处艺术家工作室、美术馆、百工馆、农民画坊及电影机构等各类文化室,总建筑面积约2000平方米,为村民及游客提供免费服务。深度挖掘村内文化遗产、自然遗产,建设古琴馆、小人书《虎穴救战友》系列墙展,形成特色文化遗产品牌。同时,在村前、村后各打造一处富有乡村特色的“绿色草坪”室外活动场地,为村内各类活动提供开放式场地,“琴联诗书画相融蔡家沟——文化助力乡村振兴”集中展示活动、田野艺术展、草坪音乐节等都在此举办。
二是健全制度强管理,全力推进文化规范建设。创新乡村文化管理运行机制,建立乡村文化建设正常运行的经费保障机制和人才配备、激励机制,健全乡村文化设施标准体系和内部管理制度,完善文化活动管理、资产管理、环境卫生维护等一系列规章制度,实现设施良性运转、长期使用和可持续发展,提升乡村文化设施建设、管理和服务水平,打通乡村文化服务的“最后一公里”,从而使文化发展的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蔡家沟艺术试验场美术馆、百工馆、古琴馆、东坡书吧等文化服务项目实行免费开放,每天开放8小时以上,同时开放时间根据季节变化、节假日及群众实际需要,科学合理安排,实行延时、错时开放,群众参加公共文化活动“随时可来”,提高场馆利用效率,增加文化场馆的温度,满足市民文化需求。同时充分发挥互联网等现代信息技术优势,利用公共数字文化项目和资源,为基层群众提供数字阅读、文化娱乐、公共信息和技能培训等服务,加强公共文化产品供给与服务,常态化开展送文化、种文化活动和菜单式、订单式文化惠民项目服务,实现供需有效对接。
三是健全配套强合力,全力推进整体共享建设。一枝独秀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片区坚持顶层设计、高端引领,着眼于打造常山齐鲁样板示范区、全域旅游示范区,以“农业+文化+旅游”的深度融合为理念,推进田园与文化、旅游、教育、康养等产业融合发展,积极布局建设发展一批特色小镇、乡村旅游示范点、精品农业庄园,形成全区域点状分布、区域相对集中的节点、亮点、景点,让田园变公园、农区变景区、劳动变运动、产品变礼品。蔡家沟作为示范区已建成的23个农科文旅项目之一,与示范区内所有项目共建共享、互融互通,形成具有常山特色的精品农文旅线路,进一步补齐了服务短板,增加了其文化承载能力。
三、抓实底蕴强特色,乡村更有“艺术范儿”
一是尊重民意优生态,全力推进地方特色建设。蔡家沟自然风光纯净天然,村落三面环岭,东西各有一方水域,东面的俗称太阳湾,西面的俗称月亮湾,由一条狭长蜿蜒的金银溪相连,石路、石桥、石墙随处可见,传统农耕文化和民俗文化渊源流长, 近山邻水,风景宜人,民风纯朴。针对蔡家沟贫困落后、村内老龄化严重、年轻人大都在城里上班,造成大量空置房屋的实际,在尊重农民意愿的基础上,盘活农村闲置农房,保障农民决策监督权,对老旧房屋进行修复保护,在原宅基地处通过拆旧建新或旧房改造,征得老百姓同意进行农房租赁,用于艺术家创作及特色产业发展,村容村貌焕然一新。引领村民就地取材,保留自家老砖老瓦、原有竹木、旧磨盘、老门窗、废瓦罐等,经过艺术化处理成装置作品在适当位置做点睛之笔。把整个村的公共空间都打造成一个美丽村居展览馆,包括每家每户都成为展览馆的一部分。村落的大街小巷,充满趣味和个性化的艺术创作随处可见,古朴的墙头,有着五颜六色的涂鸦画,墙体绘画工程完成大型绘画40多幅,“彩虹计划”完成6000㎡。每年投入传统文化和环境保护经费占乡村旅游收入超过3%。安装人工鸟巢600个,鸟类入住率高达60%,形成良好的生态氛围。还有村民们自己创作的摄影作品,古老的乡村建筑和充满现代气息的艺术创作交织在一起,营造了蔡家沟浓厚的文化艺术氛围。
二是深挖底蕴重传承,全力推进非遗保护建设。创办百工传习所,立足于蔡家沟的乡土历史语境,力图寻求一条百工复兴之路。针对当下村庄老龄化、空心化的实际状况,让中老年人有事可做,包括一些产品前期粗加工的工作,在传承传统工艺古法的同时,开发出他们再就业的一条门路。培养本土农民成为手艺人、守艺人、创意人。创办发起蔡家沟创意市集,包含展览、展售和交流,既为蔡家沟文创产业发展平台,又能满足乡村旅游者的购物需求。并通过展示交流,广泛挖掘吸收民间手工艺精品在蔡家沟美术馆进行展示,并与国外艺术展馆合作,举办跨国展览,以展促游。为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坚持修旧如旧的原则,最大限度保留老屋、老树等原貌建立古琴院,作为诸城派古琴第六代传人、第七代传人的工作室,并免费组织琴艺培训,为古琴爱好者提供了一个培训、切磋、交流的平台,让有形的乡村文化留得住,让活态的乡村文化传下去,提升了旧房的使用功能,留住了乡愁。
三是盘活资源拓路径,全力推进文艺产业建设。建立以蔡家沟以及周边村民广泛参与下的大众文化创作群体和输出机制,带动部分村民参与形成以蔡家沟人为主体的创作群体,形成包括农民画、农民摄影、农民电影、乡村戏剧、微视频、原创手工艺、乡村文学等多元繁荣的区域文化旅游产业局面,以多种媒介形式向社会提供原创正能量的作品和文创商品,丰富旅游演艺等体验内容,延长乡村文化旅游发展链条。创办蔡家沟画坊,这是以农民画家为主体的绘画工作坊,学成的农民可在工作坊从事绘画工作,个别的也可在家开办自己的画室,在相对成熟教学法的支撑下先从绘画专业入手,逐步展开。引进龙城有礼商行,为其做推广活动和展览,帮助其创作成果转换成经济价值。蔡家沟成为南湖区环常山旅游带的重要组成部分,承担着深远而特殊的职能角色作用。艺术植入乡村旅游的模式,成为蔡家沟村可持续发展的活水。蔡家沟艺术试验场的建设辐射带动周边东山坡餐饮、西山坡艾灸、东皇庄国学、沈家沟国画、小展村年画、李家庄子石雕等7个特色文化旅游村,开发了乡情寻根游、快乐亲子游、多彩研学游、温馨家庭游、乡野旅居游、田园观光游、农耕体验游、文化创意游、登山休闲游等多条文旅线路产品的蔡家沟文化旅游试验大格局。
四、抓实文旅强融合,乡村更有“富裕范儿”
二是培育产业促增收,全力推进强村富民建设。积极招引万兴集团建设苹果乐园田园综合体,该项目投资2亿元、占地6000亩,目前该村1100亩土地全部流转,农民每年可获得土地租金800元/亩。建立健全利益联结机制,村里成立土地股份合作社,村民通过合作社以土地入股,可优先到园区打工,享受“保底分红+工资”的双份收入,以前靠天吃饭的山岭薄地,变成了旱涝保收、参与分红的“股份田”。吸引返乡创业农民工近100人,人均年增收2万元,全村居民年收入从不足1万元提高到2万元,贫困户已全面脱贫,村级集体经济收入达到20多万元,同时带动周边19个村的农户增收致富;蔡家沟艺术试验场吸引周边村民入场打工,每人每天收入70-90元,租赁村民20余套房屋,作为艺术家工作室,每户每年再增收1万元,有效推动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
三是展现特色重体验,全力推进文旅融合建设。立足蔡家沟纯净的自然环境、多彩的田园生活、浓郁艺术氛围、丰富的民俗文化,进一步引入社会资本,实行公司化运营,借助蔡家沟艺术旅游试验场平台,打造集乡村文旅开发、艺术创作消费、乡村文化活化传承等功能于一体的乡村文化艺术创作、乡村旅游体验目的地,将艺术创作过程和农事生产过程景观化,吸引更多游客深入乡村,参与艺术创作、农耕采摘,体验乡村生活,在吃、住、行、游、购、娱各个环节深度体验美丽乡村建设的奇迹,吸引人流,扩大影响,做大品牌的参与效应。通过举办春节乡村大戏台、农民小剧场、中秋节、正月十五元宵节,乡村艺术旅游节、丰收节等节庆活动、以及乡村演艺活动,吸引更多的游客前来过节旅游,形成良性循环的参与效应。目前,开设东坡酒馆、后花园餐厅、粗中有细、舜耕民宿等商业运营门店12处,积极打造美食一条街,研发制作蔡家沟野菜宴、传承制作煎饼、酿制美酒,举办寻找乡间味道美食节活动,发掘蔡家沟一带的传统美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