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 English Francais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传承培训 >> 浏览文章
        7月30日-31日,由齐鲁文化(潍坊)生态保护区服务中心、潍坊市手工艺与民间艺术之都推进办公室、潍坊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协会联合举办的“2022传统工艺科普教育公益课堂”第三期扎染、陶艺手作体验课程在十笏园文化街区非遗空间二楼研培大讲堂圆满结束。两天的课程,共有近40位小朋友在专业授课老师的指导下体验到非遗独特的文化气息。
    周六的扎染手作公益课,我们邀请到孙艺菲老师现场授课。课程开始后,孙老师首先向学员们讲解了植物染色的概念,并介绍了生活中常见的植物染色材料等知识。经过孙老师的讲解后,学员们对扎染这门略显陌生的技艺有了一定的了解。
    “扎染,古代称为‘绞缬’,是我国传统印染‘四缬’之一(绞缬、蜡缬、灰缬、夹缬),隋唐时期已在黄河流域地区盛行,潍坊地区也叫搓晕花、搓花,是一项古老的染布技艺。”孙老师向大家介绍了扎染的历史和发展,同时详细地介绍了扎染的步骤和技法。经过老师的讲解,学员们跃跃欲试,准备一展身手。
    随后,学员们自己动手,在孙老师的指导下开始制作自己的手工艺品。两小时课程在学员们聚精会神的忙碌中很快过去了,临近课程结束,大家纷纷拿出自己的扎染作品,和刚刚认识的新朋友们一起合影留念。




    周日的陶艺手作公益课,我们邀请到马志勇老师为学员们授课指导。马老师向学员们介绍,通过陶艺体验课,使学员们了解与掌握手工捏制物体的方式、方法及制作工艺步骤。锻炼学员们的塑造能力,提升观察力、注意力、创造力。
    课程开始后,马老师向大家讲解陶制器皿的用途是什么,历史发展和传承过程,并通过一个个小故事让学员们更生动的了解中华陶艺博大精深的情怀。取土、陈腐、滤泥、成型、修胚、抛光、凉胚、烧制,马老师向大家详细的讲解了黑陶的制作工艺。
    接下来,学员们在马老师的指导下,动手学习捏制泥老虎。首先要选择合适的泥土,然后将其捣碎,并加入适当的水进行揉捏至柔软。学员们在马老师的指导和帮助下,纷纷完成了自己的泥老虎作品。活动结束后,学员们将自己的作品陈列展示,和老师共同合影留念。


   
    另外,面塑、琉璃镌刻、老猫花灯、布老虎手作体验等课程将于接下来的周末陆续开课,请感兴趣的家长朋友们持续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