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 English Francais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传承培训 >> 浏览文章

继承和弘扬优秀传统文化,是对祖先和历史的敬重。用图片和视频记录潍坊非遗、宣传潍坊非遗,将传统文化和现代艺术美妙地结合起来,是为童年记忆里留住传统文化最生动、最持久的一种方式。为此,潍坊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协会组织了“图像里的非遗童年”系列活动。活动拍摄了潍坊风筝、杨家埠木版年画等八个项目。

1.潍坊风筝

潍坊风筝是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潍坊已经成为世界风筝文化交流的中心,被世界各国人民称为“风筝的故乡”。

风筝,古称"鸢",潍坊又称潍都,鸢都,由此得名,可见潍坊制作风筝历史的悠久。用竹子扎制骨架,高档丝绢蒙面,手工绘画。工艺与美术的结合,体现了风筝的玩赏价值,随着国际风筝交流的逐渐频繁,风筝这一古老的民间艺术,在新形势下蓬勃发展,已经成为一种重要的艺术品。潍坊风筝的特点简单概括的话就是仿真,做什么像什么。中国传统风筝,基本上都分为这个扎、糊、绘、放四个技艺也叫风鸢四艺。




2.杨家埠木版年画

杨家埠木版年画是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杨家埠木版年画制作方法简便,工艺精湛,色彩鲜艳,内容丰富。杨家埠木版年画的制作要经过“朽稿画样、雕刻木版、手工印刷、烘货点胭”几道工序。艺人先用朽笔(柳枝炭条或香灰等〉起草画稿,再用毛笔勾成墨线,并依据墨线设色即成“画样”,也是雕版和印刷的蓝本,然后用毛边线拷贝成线稿,翻贴于梨木板上,进行雕刻,艺人多数集朽稿刻版于一身,所以刻版的过程要进行再创作,要求刀头具眼,指节灵通,以完善稿样的不足,线版刻成后,印刷数张,对照色稿分刻不同的色版。




3.扎染
扎染,我国古代称为“绞缬”,是我国传统印染“四缬”之一(绞缬、蜡缬、灰缬、夹缬),隋唐时期已在黄河流域地区盛行,在我们山东地区也叫搓晕花、搓花,是一项古老的染布技艺。扎染的方法有许多种,通常是通过捆绑、缝线、夹压等方法,将纺织物打绞成结、缝扎成花或压缚成形,使织物被绞、扎、压的部分形成防染,从而出现晕染自然而丰富的花纹,其艺术效果独特、花纹唯一性的特点是当今机器生产无法达到的。



4.葫芦烙画

葫芦烙画不仅是一种汉族传统工艺美术品,而且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烙画葫芦艺术家用烙铁在物体上熨出烙痕作画,与葫芦融为一体能永久保存、收藏,艺术价值极高。烙画创作在把握火候、力度的同时,注重"意在笔先、落笔成形"。

烙画以黑、棕、茶、黄、白五色为主色调,线条粗细不一,简洁明快。完成一幅烙画作品需经过设计、构图、选料、拓稿熨烙、修整、平磨、抛光等步骤,根据构图需要掌握烙具的速度,控制烙具的温度,把握烙具的角度和力度,使用落、起止、走、住、藏等熨烙技巧进行创作。烙画是利用碳化原理,通过控温技巧和娴熟的运笔手法,不施任何颜料,以烙为主、套色为辅的表现手法,在材料上勾画、烘烫、晕染,巧妙自然地把绘画艺术与烙画艺术融为体,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



5.老猫花灯

老猫花灯,是我国的传统民间工艺品,除了承载着吉祥的寓意和美好祈愿外,在潍坊还有一份特殊意义,元宵节晚上,老潍县就有“照老猫”的习俗,孩子们提着各种材质制成的花篮灯、荷花灯、老猫灯等样式的花灯,口中唱着“照照老猫不害眼”。

老猫花灯的制作材料有竹丝、宣纸、铁丝、麻线、纸、绢绸、耀糊、乳胶颜料等,用竹丝或铁丝做骨架,用绵纸或丝绢糊制灯面,使用刀、剪、钳等工具,经过扎骨架、糊灯面完成初步制作,然后运用彩绘、剪贴等装饰方法制作,其中涉及多种传统工艺。老猫花灯制作题材丰富,形式多样,全取自传统吉祥寓意,如“莲莲有鱼”“鹿鹤同春”“福寿双全”等造型以花鸟瑞兽形象居多,“形必有意,意必吉祥”。


 

6.面塑

面塑,是指以面粉、糯米粉、甘油或澄面等为原料制成熟面团后,用手和各种专用塑形工具,捏塑成各种花、鸟、鱼、虫、景物、器物、人物、动物等具体形象的手工技艺。俗称面花、礼馍、花糕、捏面人。

面塑以面粉为主料,调成不同色彩,捏面艺人用手加上简单工具,根据所需随手取材,在手中几经捏、搓、压、揉、掀,用小竹刀灵巧地点、切、刻、划、塑成身手头面,披上发饰和衣裳,顷刻之间,栩栩如生的艺术形象便脱手而成。中国的面塑艺术最早在汉代就有文字记载。




7.潍坊土陶

潍坊土陶取材于潍水之滨白浪河畔的黏土,经过拉坯成形、手工捏制、铸浆等制作工艺,再经高温烧制而成,其制作历史可追溯到4000 多年前。明末清初,人们就在白浪河畔制陶,一直延续到现在。

潍坊土陶在制作过程中延续了以往的传统制作程序,在制作方法上有异曲同工之处,但在成型上采用雕塑印模、手工捏制和卷制、拉坯等多种手法,在施釉上使用素面点釉、局部上釉、吹釉等多种方法,以形式符合内容为原则,不拘一格,在烧制过程中交叉使用各种烧成方法,使作品异彩纷呈。




8.京剧脸谱

京剧脸谱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国粹,是一种具有中国文化特色的特殊化妆方法。由于每个历史人物或某一种类型的人物都有一种大概的谱式,就像唱歌、奏乐都要按照乐谱一样,所以称为“脸谱”。

京剧脸谱的色画方法,基本上分为三类:揉脸、抹脸、勾脸。脸谱最初的作用,只是夸大剧中角色的五官部位和面部的纹理,用夸张的手法表现剧中人的性格、心理和生理上的特征,以此来为整个戏剧的情节服务,可是发展到后来,脸谱由简到繁、由粗到细、由表及里、由浅到深,逐渐成为一种具有民族特色的、以人的面部为表现手段的图案艺术。




非遗空间充分发挥入驻项目传统文化资源丰富的优势,通过非遗公益培训、非遗进校园、亲子体验活动等,引导中小学生积极学习非遗技艺,让他们在丰富多彩的活动中,增强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意识。让他们深切地领略到了非遗的魅力,更是在孩子们心中播下了热爱民族特色传统文化的小种子。让他们近距离了解非遗,走进非遗,真正地感受到非遗的魅力,从而喜爱非遗,传播非遗,才能达到非遗代代相传的目的。

文化兴则国运兴

文化强则民族强

非遗是传统文化源远流长的精髓

培养“非遗”传承与保护意识应从娃娃做起

下一篇:没有了